Scotland 190.JPG

我曾經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六、七年前,我還有這篇文章的手稿,可是我一直沒有把這文章刊登出來。手稿在紐西蘭的倉庫裡,人卻在倫敦,六、七年前寫過的題目,至今仍記得一清二楚。

我看過一個北歐的專題節目,談青少年教育主題,節目長期追蹤小孩子和這些小孩子的成長環境與背景。節目有請這一群小孩一起作一個實驗,節目在一個長的桌上擺了一杯酸味極重的飲料,再來請這一群小孩一位一位去喝這樣的一杯果汁。當然,這不是時下的整人節目,整小孩有點沒有道德吧。

一位一位的小孩上鏡頭,小孩有點羞澀,一小口、一小口的嘗試這杯裡的酸水。喝過後,有一個小孩很大方的說:這太酸,我不喜歡,接著就把杯子放下。有一個小孩的表情看起來不太舒服,問說:我可不可以不要喝了?。有一個小孩看起來就像是不喜歡這飲料,卻回答道:還好!。有一些小孩喝了太酸的飲料就哭了,跑出鏡頭了,到媽媽的懷抱裡了。到底有多少位小孩接受過測試,我記不太清楚了,畢竟這是六、七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的節目。

這些小孩的發展,你猜猜哪一位小孩長大會最成功?成功的小孩就是那幾位可以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小孩,那一位說飲料太酸不喝的,那一位誠實並且婉拒喝飲料的小孩。很顯然的,這些小孩的父母從小孩子還在發展的階段,就給他們做決定的機會。這些決定都是些小東西、小事情,例如:要不要多喝點水、今天飯要吃多吃少、衣服要穿甚麼顏色、晚上要玩大富翁還是玩跳棋...諸如此類的小事情。這幾對父母每天都會給小孩很多做決定的機會,很多的選擇題。

這些每天都有練習作決定的小孩長大成人後,他們能夠比較順利地找到自己的方向、性向或志向。當然成功還要有很多因素,也不見得每個小孩成大後都能發達。至少這樣環境長大的小孩很有自信,心態健全。

華人的家庭就是另一個樣,我常可以聽到大人對小孩說:你把這碗飯吃完、你把這杯水喝完、你去補習班補數學、你大學要選這個系所、你碩士要修這一科、你的伴侶至少要有大學文憑、你的伴侶一定要孝順我們。就這樣,華人的長輩已經幫晚輩作完所有的決定了。

我問過華人晚輩:你要不要喝湯?。
他答道:還好。
我再問:還好是(好)還是(不好)。
他答道:都可以。
我再問:很簡單嘛。你想喝還是不想喝?
他答道:你弄的話,我就喝!
我就暈倒了...

乍聽之下,這晚輩似乎是個性很溫和,長輩眼底的乖小孩,對我來說,這卻是不及格的,因為他連一個最基本的,作一個最小的決定,似乎都沒有勇氣,那他出社會怎麼辦?

其實他可以說:現在我還不確定要不要喝湯,讓我吃完飯後,再想想,然後我再告訴你。
(這樣就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需求!)

我已經忘記我六、七年前裡的文章裡下了甚麼結論,那時候的我脾氣衝,結論一定是把華人的教育罵得一無是處,現在年紀大了,不敢亂開口了。對這種議題我也不見得講的出多少大道理,我說的話也不見得可以改變多少劣根性、壞習慣。

我只期盼自己可以每天作一項讓自己開心快樂的決定-自己做決定.決定做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ropa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