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最近和一位在倫敦金融圈的朋友聊天,他正積極的在面試、換工作,朋友不願意具名,卻同意在歐洲探險部落格上與讀者分享他在倫敦換工作的經驗。他一邊述說,我一邊打字。以下是朋友今年四月在倫敦換工作的經驗。

 

.....

 

今年四月在倫敦換工作的過程讓我成長了很多,在家人與前輩的鼓勵下重新出發。從三月初開始到四月底,我投了相當多的職缺,見了兩位人資仲介,一共去了七間金融投資公司面試,六家在倫敦、一家在曼徹斯特,這七家包含:兩家跨國投資基金、兩家投資銀行、三家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七間公司的面試,三家公司在第一輪面試後終止、兩家公司在第二輪面試後終止、兩家公司在第三輪面試後終止。事後也證明,你我不一定要和每一位人資仲介都見面才能獲到面試機會。

 

我去的第一家投資銀行(A),花了90分鐘與兩位 hiring manager 見面,我覺得談起來甚歡。但是幾周後沒有任何的回覆,如石沉大海。應該就是被回絕了。

 

我去的第二家投資銀行(B),在第一輪的面試的開場前15分鐘,hiring manager 就說:『老實說,我覺得你的倫敦經驗還太少、太嫩。』。(他還蠻坦白的,也就是說不會聘我的意思。)但就在跟他會面之前,我已經跟他的 HR 部門面試了近40分鐘。

 

我去的第一家私人股權投資基金(C),在第一輪面試時,兩個面試官在面試我時,他們兩人的問題好像銜接不上,每問一題時跟需要與對方眼神交對一下。整個面試流程不流暢,有點卡卡的。第一輪之後就沒有下回了。而且他們還跟我要了一個我自製的投資分析模型,雖然我有給,可是我的 excel spreadsheet 上有設密碼,他們只能觀看,不能使用或佔為己有。我不太喜歡將自己辛苦設置的模型 financial model 送人,原則是不給。這三年有三家基金跟我要過模型,然後就沒了下文。很多中小型的基金很喜歡跟面試者要模型,就算不聘用,這個模型就有可能被回收去重複使用,感覺上是讓基金佔了便宜,這屬於個人觀感囉。

 

我去的第二家私人股權投資基金(D),在第一輪面試時,面試官坦白地告訴我說他們目前還不知道自己需要找哪一個等級的分析師,也不知道需要一位還是兩位,但他們有說還想在和我碰面第二次。接下來就五月放假去了,誰知道下一輪是什時候。

 

我去的第一家跨國投資基金(E),成功地進到了第二輪面試。我準備得非常好,走出會議廳時,我甚至覺得這是我生平準備的最周到的一次面試了。面試後,他們卻說:『我的經驗太豐富 over experienced,這個職缺與業務可能無法讓我發揮我所有的專長。』。

 

我去的第二家跨國投資基金(F),在第二輪面試時,考官給我30分鐘的時間做一個量化分析,項目是個15棟大樓、200個租客的 portfolio,寫出一個 portfolio investment financial model。30分鐘,我連整理數據的工作都來不及完成,在顏面掃地的狀態下離開了面試會場。

 

我去的第三家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在第一輪面試時(G),指定要我在60分鐘內寫出一個 equity/debt financial model。這一次的技術面試,我在45分鐘內就做完了分析模型,而且一路闖進了第三輪。私底下,面試官跟我說有些面試者第一輪的面對面訪談都極為優秀,但是一到第二輪的技術面試就落漆,模型寫的亂七八糟。他笑說我是第一個在指定時間內寫完模型,沒有流汗、沒有惶恐、態度自若,還能精確地解釋模型的優缺點。(我點頭微笑,表示認同,心裡想著還好他們不知道我也曾在一個量化分析模型的挑戰下慘敗落漆。)

 

在第三家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的第三輪面試(G),我遇到了比 hiring manager 還要在高一個層級的主管,面試我的是此基金的首席執行長CEO。他問的問題像是你高中修哪些科目、高三的成績(那是13年前的事情了)、為什麼選我們的公司、你未來10年到15年的生涯規劃、你為什麼要來英國、你面臨過什麼挑戰與困境、你現在的工作不好嗎,他很想知道我的英文程度到底能不能應付這具有挑戰性的投資與融資領域(所以他對我高中學歷感興趣)。據他說:只有三個人到第三輪,你是其中之一。第四輪的面試官是此基金的首席董事 executive chairman。要多等一周,才會告知你是否晉級。

 

說這裡,先留個伏筆,因為很多面試還在進行中。

 

文裡提及的公司(A)到(G)不是公司真名的頭一個英文字母,純粹是為了讓文章流暢而用的reference 編號。

 

文終。

arrow
arrow

    europa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